?
添加時間:2021/12/21
一、實驗原理及針刺機工作原理
整機僅由一臺勵磁調速電機拖動,帶動主軸轉動。主動軸上右左側個各裝有一個偏重輪(用以減少振動,使運轉平穩)。在主軸兩端頭裝有一對固定偏心輪,偏心輪外各套1個輪圈,輪圈上各連接一支導桿,導桿上各附有一個導向裝置,兩導桿頂端分別與針梁左右兩端連接,且針梁高低位置可調。則針刺深度即由針梁相對于導桿的高低位置進行調整。在主軸一側端頭上還裝有意鏈輪,在其旁邊掛有一個可調整偏心距地鏈輪,兩鏈輪大小相同且用鏈條連接傳動。在此側的喂入輥端頭裝有順時針驅動棘輪裝置,且下方還連有一擺臂。擺臂上開有沿擺臂長度方向上的滑槽。將一支橫動連動兩端分別連接到棘輪擺臂上和可調偏心距鏈輪的偏心滑塊上。當主軸運轉時,則使針梁做上下往復運動,棘輪做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因棘輪為順時針運動,則棘輪做順時針轉動時帶動喂入輥轉動;棘輪做逆時針轉動時,則不能帶動喂入輥轉動,此時喂入輪為靜止狀態,因此喂入輥是做間歇式運動。針梁與喂入輥之間運動相匹配。針梁向上提升時,則棘輪做順時針轉動驅動喂入輥順時針轉動。針梁向下運動時,棘輪做逆時針轉動,此時喂入輥靜止不動。調整電機速度,針梁運動速度改變即針刺頻率改變。同時喂入頻率也跟著改變。當偏心輪上的橫動連桿固定在棘輪擺臂上的位置不變,即擺臂長度不變時,棘輪轉動角度不變,則喂入輥轉動角度不變,喂入輥表面走過的弧長不變,也就是喂入輥每次轉動喂入的纖網在長度方向上不變,即為喂入纖網步進量S不變。
只有改變橫動連桿端尖在棘輪擺臂長度方向上的位置,即改變擺臂長度,而橫動連桿橫動距離不變,才能改變棘輪轉動角度,從而改變步進量,達到針刺密度的目的。這是本臺設備的特殊點,不同于現在所生產的高頻針刺設備,現在設備的針刺頻率和喂入,輸出輥速度則分別由不動的電機拖動,可分別調整,所以改變針刺頻率或改變喂入輸出速度就可以調控針刺密度。
二、目的要求
認識針刺機的各個部件及其作用,掌握針刺機操作過程,掌握該針刺機產量的控制方法,掌握針刺密度的控制及計算,分析針刺工藝對產品力學性能的影響。
三、實驗設備及實驗材料制備
1.用小型梳理機梳理出若干纖網備用。
2.實驗設備及實驗材料及工具:
SAZ-1150型預刺機一臺,粉筆若干,鋼卷尺1把,
制備好的1米*0.3米纖網若干塊。
四、實驗步驟
1.接通主電機動力電流,主電機運轉和勵磁電機輸出不運轉。主軸不轉動,針刺機不工作。(注:開機前必須查看機器前是否有人在作業,特別是在針板前無人作業,提醒別人后,才可開機)
2.接通勵磁電機電流(100-120V),打開勵磁電機調控器開關()開關指示燈亮)后,緩慢調節勵磁電壓調控旋鈕(順時針)調整所需轉數(即針刺頻率)。完成開機運轉工作。
3.將纖網放置于喂入托架盤上,并將纖網壓于喂入壓輥下,同時將纖網端頭搭接于拖網版上,(需輔助喂入)至此針刺機工作開始。
4.步進量的獲?。?/p>
(1)可在開機前,通過測量量取方法,測得擺臂長度,喂入輥半徑及鏈輪偏心距,取得橫動位置,即擺臂走過的弧長,求得走過的圓心角,從而求得喂入輥的步進量S。
(2)還可以在開機過程中,在喂入輥上劃線量取獲得:因喂入輥為簡諧運動,在喂入輥停止轉動未如實,立即在喂入輥上沿軸向方向劃一平行橫道,等喂入輥轉動在再一次停頓時刻,再劃一道。這樣反復多次,量求所有兩橫道之間的距離,求平均值,即為喂入輥的步進量。
5.纖網全部經過針刺區后,逆時針旋轉勵磁電壓調控旋鈕至“0”位。關停機器運轉。觀查纖網針刺效果,記錄此次步進量(或測量數據)此次實驗完成。
6.在開機實驗前,先改變棘輪擺臂長度,即將擺臂與橫連桿結點位置,在擺臂長度方向上改變調整,安裝牢固后,再開車,重復上述
(2),(3),(4)工作,記錄此次步進量值。最后重復(5)項工作,并關閉勵磁調控器開關電源,關閉主電機電源,全部實驗完成。(如果調整針刺頻率和產量,只需調整勵磁電機電壓調控器改變勵磁電壓即可,二者同步運行。要改變托、剝網板間距離,只有改換托、剝網板間的墊塊來實現。)
五、數據處理:
D=
D:針刺密度(針刺數/cm2),
N:1m長度針板上的值針數,
S:針刺機每刺一次纖網前進的距離(步進量)cm 計算兩次不同步進量的針刺密度值。
六、思考題:
1.針刺產量受哪些因素影響?
2.該針刺機與現在所用針刺機工作過程有什么區別?
3.哪個參數調整對針刺密度影響最大?(本臺設備)
4.針刺密度如何影響產品力學性能?